窺探雨人的大腦奧秘

「學者症候群」肇因左腦半球受損每人內在都可能有「小雨人」……

  • 萊姆克─眼睛失明 沒上過鋼琴課 演奏多達數千首曲子。
  • 瓦洛─油性蠟筆畫作 被形容「具有機械工人的準確」。
  • 皮克─記著超過7600本書內容 電影雨人靈感就是來自他。

萊姆克是位音樂演奏名家。十四歲那年,他首次聽到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過了幾個小時,他就把這首曲子如行雲流水般、毫無錯誤地彈了出來。萊姆克從來沒有正式學過鋼琴,也沒上過一堂課;他眼睛失明,發育失常,並且患有腦性麻痺。目前萊姆克在美國及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演奏及演唱多達數千首的曲子,也會即席演奏及創作新曲。

住在蘇格蘭的瓦洛,也是位自閉症患者,他的藝術作品舉世知名,柴契爾夫人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等人都有收藏,倫敦的一位藝術教授形容瓦洛童年的油性蠟筆畫作:「具有機械工人的準確,以及詩人的眼光。」

皮克是一位「行動百科全書」,腦子記著超過七千六百本書的內容。他可說出經過美國每個都市、城鎮或是郡縣的高速公路編號;也可以告訴你生日那天是星期幾。但他在發育過程出了問題,日常生活所需大都仰賴父親。好萊塢電影「雨人」裡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角色「雷蒙」,就是從皮克的故事啟發靈感。

萊姆克、瓦洛及皮克,都患有科學家所稱的「學者症候群」,經常出現在各種發育過程失常的人身上;他們整體的心智有所缺失,卻具有孤立的驚人能力及才華。根據統計,十位自閉症患者、兩千位腦部損傷或智能障礙者當中,可能就會出現一位「學者」。

其中,「天才學者」更是一些非比尋常的人,他們的能力即使是出現在正常人身上,也顯得十分突出。目前在世的天才學者大概不到五十位。

關於學者症候群的種種,大部分都還是謎。不過,隨著腦部顯影技術的進展,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學者」左腦半球受損的理論,逐漸得到了證實。同時,部分最新的報告也指出,每一個人都可能有某種層面的天才能力潛伏,也就是說,每人的內在都可能有「小雨人」。

多數而言,「學者」的才華是有限度的,通常是以右腦半球為主的一些功能,主要屬於非符號、藝術、視覺以及動作方面的才能,包括音樂、藝術、數學、計算方式等等能力。反之,左腦半球擅長的是比較連續性、合乎邏輯以及符號式的能力,例如語言能力。少數學者可能具有廣泛的語言能力,但都只是「記住」,而非了解。

其中,對於「學者」最強有力的解釋:由於左腦有某些傷害,造成右腦試圖補償這種損失所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米勒檢視了五位患有額葉失智的老年病人,在出現失智及逐漸惡化的過程中,發展出藝術的才能來。透過單光子放射斷層造影的檢查,顯示這些人的主要腦部傷害也在左側。米勒還檢驗了另外七位病人,結論也是一樣。

米勒及其他教授將上述案例的腦部斷層顯影圖,與一位名叫DB、只有九歲大的自閉症「學者」比較,也具有相同的病理,這項成果相當引人注目,代表不久之後,科學家可能準確找出與學者症候群有關的神經學特徵。

同時,好幾項研究也正試著解開「每人內在都有小雨人」的問題。澳洲坎培拉市「心智中心」的史奈德及密契爾認為,我們每個人身上也都有類似學者的大腦活動,但卻被更複雜的概念性認知給淹沒了。有的科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擁有產生學者能力所需的相同神經通路及配線,只不過,並不是那麼容易地使用,可能是因為處於強調左腦的社會。

對於「學者」的研究提供了一扇窺視大腦的獨特窗口,對於研究中風、麻痺、阿茲海默症等,都非常重要。在科學的領域之外,學者症候群仍有意義。從這些了不起的人物,以及與他們同樣傑出的家人、照護者、治療師以及教師身上,可以學到許多知識。

其中最寶貴的一課,「學者」並不是由神經通路塑造,他們能夠成長茁壯的力量,來自關心他們的人,付出無私的愛、信心及決心才成就。在了解大腦及人類潛能的路途上,「學者」注定要帶領人們走向過去未能到達的境界。

(本文內容取材自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科學人」雜誌八月號、記者李彥甫/整理)

全文轉載自【2002-07-28/聯合報/11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