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身心界限 智能障礙生自我保護

性別平等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一環。指導智能障礙學生性平教育時,重點多在「與人互動的適當社會行為表達」,包含適當的語言、動作、態度和情緒,這四個表達不當或解讀判斷錯誤,易發生問題或危險。

教師指導智能障礙學生兩性互動時,常對「學生不懂得男女身體界限」感到困擾。問題的根源,在於心智能力缺損學生欠缺認知層面的心理界限,以致心理警覺、心理防衛、心理距離等不足,難以判斷不同情境、關係,該如何反應和與人互動,不同肢體動作、語言的涵義又該如何解讀。因此,要儘早加強教育他們性的心理層面內容,如:尊重、自我保護技巧、判斷危險、心理感受表達、身體性部位名稱、接受與拒絕的判斷和反應等。

指導時,要對應學生個別能力條件,給予明確定義、精簡原則、具體實務演練、反覆練習和叮嚀,還要引領家長或照顧者配合指導。

自我保護重要指導內容
‧身體保護相關動詞:保護自己不被碰、被摸、被打、被捏、被抓、被咬、被抱、被親親。這八個關於人身安全最基本的動詞,是被害時加害者可能做的動作。指導時必須加上動作。
‧身體安全距離:建立身體隱私權的觀念││別人的全身都不可碰,自己的全身都可以不被任何人碰,包括父母;但可依學生個別能力及需求評估設定,告知哪些人是安全的照顧者。與人互動須保持約一隻手臂長的距離,並具體練習距離判斷;當他人太靠近,就平舉手臂並後退一步,告訴他「請不要再靠近」,對方不聽,應快速由側邊跑開,並通報可信賴的大人;這安全距離在可信任且互為同意時可不受限。拒絕玩身體遊戲,也不邀他人玩。
‧心理的安全距離:不透露姓名及個人資料,但家人,認識的教師,醫院裡的醫生、護士及藥局人員,警局裡的警察,政府局處所的櫃檯人員詢問時,可考慮告知。不接受路人問路也不幫忙帶路,不論知不知道所問的場所,一律回答「請去問別人」並儘快離開現場。不接受搭訕也不搭訕他人。不接受他人物品、金錢的引誘。不進他人的家。不跟他人走。不上他人的車。
‧對等尊重:即「尊重別人的權益,也維護自己的權益」,可用「別人要的我才做,別人不要的我不做;我要的你才做,我不要的你不做」說明。讓學生澈底了解尊重,是防治被害與加害的基礎,各教育階段都應重視。
身體自我保護原則反應
指導學生被不適當碰觸或被碰觸感到不舒服時應採取如下反應。
‧推(推開):對方碰自己身體時才要推開他,須迅速且用力推開。宜具體指導學生正確的推開方式、反應速度及力道。
‧叫(口頭喝止):大喊「不要碰我」、「討厭」、「幹什麼」、「你犯法」。引導學生一起大聲念誦到熟練,再依個別語言能力,個別指定使用其中某句。
‧跑(迅速離開):須快速跑離現場,但勿衝向對方,應跑向人多、光亮處。
‧說(報告,等同求救。學生如須引導,以他能懂的語句詢問):事後向大人報告:什麼人(問是男或女,認不認識,是否見過);什麼時間(何時發生);什麼地點(在哪裡發生);對方做什麼(遇到什麼事,對方如何對你);怎麼反應(你怎麼做,怎麼對付他);感受(覺得怎樣)。

「表達感受」是教學上最容易被疏忽的,但被害後說出感受,是判定有無被害事實的重要證詞,所以依學生個別語言能力(欠缺口語表達能力者則給予肢體語言的表達指導),指導被害感受語,並帶領覆誦記憶,再給予契合情境的感受語表達學習。

小叮嚀:教師和家長合作指導,學生學習成效才好,因此,藉學校日、聯絡簿、提供單元教學重點資料等,引導家長關心和協助指導很重要。

(108年3月15日)
文‧圖表提供/周春芬(臺北市啟智學校退休教師)

新聞來源:

https://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