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雅婷、蔡雯如/台北市報導】在小作所的桌子旁,肯納學員們被分派著做不同的工作。從將手工皂包上塑膠膜、裝進袋內、把袋子打上平結和結成蝴蝶,最後將袋子貼上貼紙,每一個人都專心完成分配到的任務,老師在旁的一點小鼓勵就會讓學員開心許久。肯納症便是俗稱的自閉症,起因是因為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發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其症狀主要有社會及情感互動的障礙、溝通的障礙以及反覆的固定行為。對一般人可能很簡單的事情,肯納兒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起步 板橋小作所據點設立
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於二〇〇四年成立,係以服務肯納症患者及其家屬為主。其中一項服務項目便是透過訓練肯納兒製作手工商品,像是手工皂、烘焙品等品項,將這些商品再延伸出婚禮小物,創造出更多肯納兒被看見的可能。基金會先是設立了行義坊與和平坊,藉由在這些小作所招收肯納兒,訓練他們在工作中學習,並肯定自我價值。
而後,因為新北市有提供補助款,加上板橋有其著名的婚紗街,基金會便考慮可以將其婚禮小物與當地的婚紗業者合作,在板橋設立小作所。
決定成立板橋小作所後,板橋小作所的社工黃俞榕坦言,最難的是要找地點。由於當地地段昂貴,而且政府補貼的有限,多數還是要由基金會自籌,所以一開始找到的坪數都不大。即使找到不錯的空間,房東知曉用意之後,也會因為想租給單純的住戶而拒絕,鄰居亦會擔心出入複雜。
後來遇到有一位房東願意幫忙,很親切的說,「社會局補助你多少我就租你多少」,於是板橋小作所才有了落腳處,並於二〇一六年正式開課。
黃俞榕說明,傳統模式多是身心障礙發展中心、日間照顧中心,這些中心在照顧方面會著重在心智障礙者生活自理的能力。但有一些孩子,他有生活自理能力,但工作能力沒有好到可以到庇護工場工作,或者他有很多能力是欠缺的,若是將這些孩子帶到日間照顧中心,可能會使他刺激不足而退化,因為心智障礙者年齡逐漸增長後,各方面將會逐漸退化。
小型作業所,簡稱小作所,便是一個介於傳統照顧中心以及庇護工場的場所,招收可參與作業活動但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場所之心智障礙者,讓心智障礙者能夠接受足夠的刺激,也能培養其工作態度。肯納兒在內作業工作之餘,有時客人也會來到小作所看一看產品,這也讓肯納兒與其他人接觸認識,更能讓大眾看見肯納兒的努力。
學習 肯納兒熟能生巧
肯納兒在小作所主要的工作內容為產品的包裝,內部的手工商品均由肯納兒親手製作,烘焙品方面會交由專業的師傅,或是北投行義路的小作所學員來製作師傅負責調配比例和烘烤,學員則輔助做麵粉過篩、揉麵團,和餅乾的塑形。由於接到訂單之後,基金會會分配每個小作所做不同的事情,像是行義坊主要進行烘焙的工作,而板橋坊會在送來產品後進行婚禮小物的包裝。
黃俞榕表示,分配工作給肯納兒的時候,會把一般人可能就能完成的工作,分細一點,讓每個肯納兒去學一小部分,例如將打蝴蝶結的動作拆成平結和結成蝴蝶,有些擔承平結的動作,有些負責結成蝴蝶的部分,從粗的繩子開始練習,再慢慢練習到細的,甚至雙條的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