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有高職特教生遭到同學霸凌,也讓特殊孩子的學習環境再次受到檢驗!家有特教生的父母在教養路上飽嘗辛酸。例如,有一位罹患唐氏症的紀芃(ㄆㄥˊ)逢,從小,媽媽光是要教他辨別紅綠燈,一教就是12年才學會。而從小到大,同學對孩子不友善更讓父母不捨。特教生和父母,面臨了哪些難題?吞下了多少眼淚?一起來關心他們的故事。
上午7點40分,正是芃逢出發到學校的時間。15分鐘的車程,沉浸在音樂世界裡是他每日最幸福的時光之一。17歲的芃逢是俗稱的唐寶寶,也就是唐氏症患者,視力與智力都有缺陷。就讀台中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二年級,這是他上學的日常。特殊教育學校裡收的是中度身心障礙以上的特教生,相較一般學生,成長之路困難重重。音樂課上,這群特殊孩子們有唐氏症、智能障礙及自閉症的學生。自小展現演奏天分的芃逢,電子琴、陶笛、爵士鼓都難不倒他。
孩子認真上課,陪讀的芃逢媽媽跟著舞動身體,眼神中流露出滿溢的母愛。而照顧特殊孩子,一路走來她也吞下許多淚水與心酸。芃逢國小與國中念的是一般學校的資源班與特教班,一度因同儕壓力不想上學,孩子遭遇困難更痛的是父母的心。芃逢媽媽含辛茹苦,從孩子的生活起居到就學階段傾注全力。
無法一輩子陪伴孩子是許多特教生父母的擔憂。芃逢媽媽也不斷讓他學習技能,一步步學習的辛苦歷程是他們的真實處境。如何減少特教生遭遇的困難與異樣眼光,學者點出,社會氛圍是關鍵問題。社會氛圍不友善須增加特教宣導,今年5歲就讀幼兒部的育勝是腦麻兒,為了讓兒子擁有更好的資源,育勝媽媽每天帶著他花5個小時從南投往返台中上學,也凸顯出特教資源的城鄉差距問題。一路上,特殊孩子們面臨人生各種挑戰,他們努力跨越障礙,相對外界也得用尊重的眼光平等對待,讓他們能更加挺胸自信、勇敢前行。
台北市 / 李宜庭 採訪/撰稿 李宇承 攝影/剪輯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