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百分之七的孩子有過動症。莫嘉敏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腦區發育較慢,主要以額葉為主,發育速度平均慢正常孩子2年,將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及人際關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常見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及衝動等情況。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常見症狀
莫嘉敏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包括:
- 容易因外界聲音或刺激分心、粗心
- 對於寫作業常常會逃避或找藉口
- 常常忘東忘西、丟三落四、不會整理書包、座位常常亂糟糟
- 嚴重者連每日常規也會忘記,需要家人不斷提醒
- 無法好好坐在椅子上、常常扭動身體、跑來跑去、靜不下來
- 話量多、愛插嘴、搶答、沒耐心無法等待
- 甚至出現衝動的行為,如不顧危險,想做就做等
來就診的病人大部分由學校老師建議家長帶來看診,或孩子在家裡不受控,家長管教不易,希望尋求醫療的協助。
調皮還是過動?3 點判斷
孩子單純是調皮還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呢?莫嘉敏提出,可透過以下方式來判斷,才能稱之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須觀察小孩是否有這些症狀,且維持 6 個月以上、在2個以上不同場所出現
- 已造成社交、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
- 須排除其他精神疾患
莫嘉敏表示,想要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幫忙這群孩子回歸正常生活,首先要有正確的診斷,不能錯把過動當調皮,但也不能過度診斷把調皮當過動。
醫師在問診時,需先了解孩子從小到大的發展與個性,家裡的互動模式,父母的教養態度,最近環境是否有特別改變,孩子在學校的學業及人際表現,孩子自身的感受等等,才能有正確的判斷。
她提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明,也無法透過影像學或抽血來診斷,但一般認為其主要異常以大腦額葉為主,並非不當管教引起,但不當管教卻會使問題越趨嚴重。若確定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則必須使用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雙管齊下幫忙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及人際關係。
莫嘉敏提醒,若放任不管或因害怕吃藥而諱疾忌醫,則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低下,人際關係不佳,後續易引起憂鬱症及偏差行為等。目前藥物選擇多,且大部分無明顯副作用。
【uho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3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