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瑟‧布朗如今能夠成為作家,其實並非偶然。他在書中描述,有一天他看電視時,突然發現一位受採訪的作家和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竟是如此相似。後來安瑟更發現,寫作就像玩沙,也就是他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他觀賞、觸摸、感受世界這個「大沙坑」裡的每一粒沙子,並將它一粒一粒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就好像「數沙粒」一樣,而且要越挖越深,尋根究底。所以他說:「作家說故事,這些故事情節和數字有關,也和沙塵有關。」(這句話其實是一種文字遊戲,因為德文的「講故事」是 “erzahlen”,而數字則叫做 “Zahlen”,兩者在詞源學上的確有關聯。)
語言文字對安瑟來說,就像對許多(後)現代詩人和作家一樣,不只是溝通的工具,更是一種可以玩弄、享受和創造的材料。比方說,安瑟從小就對語音特別敏感,他雖然不了解某個詞的意義,可是他就是喜歡它的音,所以常常自言自語地一直重複同一個詞,就像在唱歌一樣。除此,由於安瑟具有驚人的記憶,能極為有效的學習字詞的意思和用法,他也幫媽媽設計縱橫填字猜謎賺錢。這個工作對他來說也像是文字遊戲,並藉以探索文字之間的關聯。然而,與眾不同的認知也需要新的語言來表達,因此安瑟在寫作的時候,和許多詩人一樣,也常會創造一些新的字眼。舉個例子來說,安瑟在本書中創造了「dingeln」這個動詞,剛開始讓人有點困惑,但細讀上下文後我們約略可以了解,原來安瑟要表達的是和德文的「Ding」(東西)這個詞有關,也就是「用眼睛或其他感官玩弄並享受東西」的意思吧!這樣,讀者似乎被迫真的去探索安瑟的(語言)世界,就像安瑟必須探索我們的世界一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