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九條說明個別化教育計畫,指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性所訂定之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其內容包括法條第四點「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所需之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教育部,2013)。
依照我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教育部,2012),並配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IV-TR,2000),大致可將情緒與行為問題做如下歸類:
以下將列出各類問題的行為特徵與處理策略:
1.注意力缺陷/過動行為 :
過動 | a.坐立不安、手足無措、扭動身體。
b.在教室或需要靜坐的地方,會時常離開座位、到處走動。 c.經常跑來跑去、爬上爬下。 d.無法安靜地玩遊戲或從事休閒活動。 |
---|---|
衝動 | a.口無遮攔,話閘子打開講個沒完。
b.沒有辦法等待或問題還沒聽清楚就搶先發言回答。 |
注意力缺陷 | a.對工作、功課或遊戲無法保持注意,容易被打斷或轉移注意力。
b.別人對他說話時,看似無法聽懂。 c.對事務的細微末節掉以輕心,經常出現無心的錯誤。 d.經常無法完成指定的功課或工作。 e.經常無法將事物或活動連貫起來。 f.對外界稍有動靜就會轉移注意力。 g.經常丟掉日常必需的東西。 h.經常忘記日常的事物。 |
(2)處理策略:
策略 | 舉例 |
---|---|
提醒 | 1.發考卷時,老師可口頭提醒學生題目總數。
2.老師提醒學生必須按照題目順序來作答,會做的話必須按照題號做,若不會做,才可在不會做的題目上劃上記號後跳做下一題。 3.發下試卷後,由老師下達指令:「現在請將雙手擺桌上,仔細把題目看完!」;「每個小朋友都要仔細把題目看完,沒有仔細看完的人不能寫考卷!」;「現在都仔細看完題目了,很好!可以拿起筆來並寫下你的答案。」 |
時間提醒 | 1.規定每一大題作答的時間,鼓勵學生提早做完也要再檢查一遍。 |
輔助器具 | 規定學生可使用尺。在閱讀或寫考卷時,用一把尺橫(直)放在所閱讀的那一列(行)的下(左)方,遮住還沒閱讀的部份,以利於專注作答。 |
試卷提示 |
|
自我指導 |
|
活動訓練 | 1.要求學生在一張複雜的圖中找出某個特定對象。
2.在平時可多給予學生注意力的訓練,如:玩射擊遊戲。 |
策略 | 舉例 |
---|---|
放鬆訓練 | 練習正確的腹式呼吸法,教導學生每次在遇見會使自己緊張的事物時,指導確切執行「停—深呼吸10次再採取行動」,以學習控制衝動。 |
自我指導 |
|
策略 | 舉例 |
---|---|
解決懼怕問題 | 1.與學生約談,找出使學生害怕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2.將複雜或令學生害怕的活動搭配有趣的活動一起進行,或者與獎勵連結形成制約,使得學生不再感到害怕。 |
建立自信 |
|
步驟分析 |
|
策略 | 舉例 |
---|---|
口語提醒 |
|
注意力轉移 |
|
同儕提醒 | 在班上可將同學們分為兩人小組,請與有注意力固著情況孩子一組的同學隨時注意與提醒。 |
系統減敏 | 可讓學生練習玩闖關遊戲,藉由不斷地轉換情境使之漸漸適應無固執源的情形。 |
環境安排 |
|
策略 | 舉例 |
---|---|
排除生理因素 | 檢查學生是否因腦傷而在短期記憶方面出現問題。或排除口語、聽說能力方面的問題。若確是聽覺或記憶力缺乏,則以其代償性的感官(如以視覺或是觸覺)作為補救的學習管道。 |
反覆練習 循序漸進 | 1.保持耐心地多次複誦給學生聽,同時要求其一同誦讀,直到其能自行完整說出為止。
2.將重點數字、字詞、語句、地點或角色人物,重複多強調幾遍,並要求學生用筆記下來,讓學生的記憶不僅是在聽覺記憶而已,同時還伴隨視覺和肢體感覺記憶。 3.每次上課時都先再複習一次上回的上課內容以連結其起點能力,並將學習過的內容隨時應用在新的學習內容中。 4.老師出相關的作業,要求學生放學回家後反覆複習功課以加強記憶。 5.用強迫複習的方式,像是:上課過一段時間後就進行一次隨堂測驗,藉由過度學習的方法以增強記憶。 6.循序漸進地教學生複述延長話語,像是:今天→今天天氣真好→今天天氣真好,適合出外郊遊。 |
多感官記憶 | 1.以寫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字、字詞或童謠一次一次地書寫下來,以書寫與視覺重複的方式記憶。
2.請學生將學過的內容大聲複誦,由聽覺幫助記憶。 3.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上觸覺學習以協助學生視覺上的記憶力。像是:使用表格、圖形、地圖、照片或模型等視覺線索來協助學生記憶學習。或是輔以實物、圖物或動作等,隨機複習,增強學生印象。 4.可採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方式,像是播放影片或電腦輔助教學,增進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記憶。 5.幫助學生找出適合個人的記憶方式,像是:有的學生聽覺記憶較強,就可多利用聽課、聽錄音帶等方式學習;有的學生對圖畫較敏感,則可以圖畫來輔助記憶。 |
提示法 | 1.可採用引導式問法,指導學生一步一步來拼湊內容。
2.教導學生由時間的順序與細節特徵,一件一件地倒推回去。 3.請學生將所有經過想成是一部連續劇來記憶。 4.要學生回想,那個時候之前或之後在做什麼,也許可藉此得到時間或地點的回想線索。 5.可提示學生: 學帶等方式 6.在老師清楚知道重要事件發生的時、地前提下,利用提示法引導學生重述重要事件,若是其重述正確,則予以增強,若是無法正確重述,則可增加提示以幫助其記憶,同時告知學生以後他/她若能夠正確重述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或地點,老師就會感到很開心。 |
自我指導 | 1.訓練學生於重要事件發生時,可用筆或是其他各種方式將發生的經過記錄下來。
2.在平常就訓練學生回想當天所發生的事,像是要求其寫日記,請家長在其寫完後進行檢查,確定時間與地點紀錄之正確。 3.每日抽出一小段時間,請學生敘述昨天所發生令人印象深刻或是有趣之事。 4.讓學生隨身攜帶錄音機以便將重要事件錄下來。 5.在月曆或聯絡簿、記事簿上做記號或簡要記錄以提醒自己。 6.可給學生一本記事本,要求其將重要事件發生之地點、時間、日期以及內容記錄下來。 |
記憶策略 | 1.知動法:配合肢體動作加深學生印象。像是國中學理化時,以手指的方向來記憶電流的流向。諸如這類有動作的記憶方式較能幫助學生。
2.聯想法:教導學生運用關聯事物字詞或特徵來幫助記憶。像是253這個數字,可使用肚子餓、跳舞、爬山等聯想方式來幫助記憶。 3.詩歌韻文法:教導學生把要背的內容串成口訣。像是8825252這串數字就以「爸爸餓,我餓我餓」來幫助記憶。也可用自創的順口溜來幫助記憶,最耳熟能詳的如從小到大所學的「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 4.複誦法:老師一次念一句,請學生也跟著念。 5.意像法:使用教具,如字卡或圖片,協助學生學習。 6.分段記憶法:將一系列的刺激劃分為若干段,像是七位數的電話號碼可分為兩段或三段以幫助記憶。 7.重點摘要法:將教材內容分段,重點摘錄出來,加以串連以利於記憶。 8.諧音法:採用類似音的方法以記憶相關字詞。 9.分類法:將事情依其特性進行歸類以利於記憶。 10.教導學生各種記憶策略,並從練習當中找出最適合學生的記憶策略。 |
策略 | 舉例 |
---|---|
教學環境改善 | 1.提供學生以布幕圍起來或卡座方式的閱讀環境。
2.教室的安排儘量設置在安靜的區域以減少干擾源。 3.學生座位的安排應遠離窗邊、走廊、操場、冷氣等易受干擾之處。 4.將學生的座位安排在離老師最近的地方,以便時時提醒他要注意。 5.運用隔絕型的書桌(在桌上前方及兩側設置遮板)以隔絕分心來源。 6.設計「專用閱覽角落」,將角落用矮櫃隔開,布置舒適且適於閱讀之環境。 7.在學習環境中可鋪設地毯,或是在桌椅的四個腳裝上防止嗓音的布墊,避免學生因為桌椅移動的聲音而受到干擾。 |
減低聽覺干擾 | 1.請學生戴上耳機將其他干擾源過濾掉。
2.可播放課文的朗讀帶,以錄音機的音量隔絕掉外界的聲音。 3.對於教具的選擇以不會發出奇怪、不相干聲音的為最佳選擇。 4.儘可能使用視聽媒體教學或動態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老師可將說話音量儘量加大以提醒學生注意,像是:「看老師這邊…」、「剛剛老師說了什麼?請你們再說ㄧ次」、「好,下一題…」。 |
訓練策略 | 1.玩傳話遊戲:在有背景音樂的情境下,要求學生將前一位學生所說的話傳給下一位。
2.訓練學生在吵雜的環境下培養專注的能力。如:在吵雜的音樂聲中聽取老師的指令並完整地複述一次。 3.訂立短期目標,告知學生在接下來的20分鐘要把哪一部分的書看完,讓學生在短期目標與時間壓力的情形下學習。 |
策略 | 舉例 |
---|---|
自我提醒 |
|
提示 |
|
環境安排 |
|
活動切割 |
|
2.情緒行為:
具體行為 | a.用哭鬧行為來表達。
b.用大發脾氣來表達。 |
---|---|
行為強度 | a.憤怒強度很激烈。
b.憤怒時間持續很久。 c.爆發性的憤怒。 d.一點小事便很容易憤怒。 e.一旦發脾氣就無法平靜下來。 |
(2)處理策略:
策略 | 舉例 |
---|---|
環境與情境暫時隔離 | 先暫時將學生從引發情緒行為的現場或情境中帶離至安靜單純的環境獨處(如情緒角、晤談室等),若有必要則可以再安排學生信任的人員(老師、教師助理員、替代役等)在旁陪同。 |
策略 | 舉例 |
---|---|
增強制度—代幣 | 實施流程:示範或說明在特定情境中,老師所期望的正確的行為反應→與學生討論若表現出正確反應時可獲得的獎勵→
當學生的表現如預期時就給予獎勵→增強學生表現適當情緒的行為同時,進行機會教育。 |
策略 | 舉例 |
---|---|
戲劇扮演或設計情境討論 | 運用角色扮演(尤其是需要安排角色互換)的方式,使當事人能了解不當的情緒/行為是否會造成他人的困擾。 |
策略 | 舉例 |
---|---|
圖畫治療 | 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的方式將不當的情緒繪畫出來,並請當事人分享當下的情緒感受。 |
藥物治療 | 經由精神科醫師(建議由具備「兒童青少年次專長」的精神科醫師看診,符合資格之醫師名單請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網站)診斷,服用抗憂鬱或鬆弛劑等緩和情緒的藥物(一定要有處方箋與診斷證明)。 |
讀書治療 | 閱讀相關情境的圖書或繪本,透過故事內容與結局討論,使當事人了解表現適當的情緒表現是重要的,並且可以配合閱讀心得書寫。 |
策略 | 舉例 |
---|---|
停—深呼吸放鬆訓練 | 當遇到情緒/行為事件時,在引發情緒的當下暗示自己要先試著深呼吸5次,接著再說原本要說的話或接續下一步動作。 |
注意力轉移 | 當負向情緒/行為出現時,先請學生暫時忽略不好的感受(可以給自己3分鐘的時間先想想快樂的事情),將手邊的工作或事項先處理完成後,再來慢慢處理剛剛的情緒。 |
策略 | 舉例 |
---|---|
情境再現 | 運用引發情緒/行為的因素,由輕微開始到較嚴重的順序,使學生表現出自我情緒,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如何避免負向情緒行為表現。 |
3.干擾/反抗行為:
干擾行為 | a.故意擾亂觸怒他人。
b.出現令人厭惡的言語或手勢。 |
---|---|
反抗行為 | a.公然反抗或不聽從指示或規定。
b.和大人吵嘴。 c.經常與人打架或爭吵。 d.把自己的過錯歸咎於別人。 e.經常顯現暴躁易怒。 f.顯示敵意、向權威挑戰的態度。 g.憎恨他人或心存報復。 h.極度的激烈行為反應。 i.充耳不聞、消極抵制。 |
(2)處理策略:
策略 | 舉例 |
---|---|
安排團體活動 | 在課堂上採用分組活動方式進行,藉由同儕間的影響力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意願。也可多舉辦一些分組的團體活動,藉由小組的互動,讓孩子先由小團體開始漸漸適應與同儕間的相處,減少因誤會產生暴力的行為。 |
接近良好典範,建立正向行為 | 多安排一些團體活動,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能與行為良好的同學接觸,使其行為在如此的環境下,能有愈來愈好的表現。像是讓彬彬有禮的同學與其接觸互動,也請其他同學也多和他一起玩,當他出現憤怒情緒時就有同學會提醒他,如此一來,在有了朋友後也就較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在能控制情緒後,在行為上同樣也能藉由同儕的提醒與影響而使其感受到同儕的重要性而學會自我控制與改善行為。 |
製造同儕互動機會 | 可提供一些能夠促進孩子間彼此認識的機會,使情緒不穩的孩子藉由與其他同儕互動的過程中學習控制情緒,使孩子了解到若是脾氣不好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老師可以事先教導孩子一些與人相處互動的技巧,或者是讓孩子有幫助其他同學的機會以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邀請朋友、老師或家長擔任他述說自己不安情緒的聽眾,一起想辦法要如何解決。 |
策略 | 舉例 |
---|---|
布置感覺較舒適自在的學習環境 | 可藉由和緩的背景音樂或自然音樂以穩定學生的情緒,營造出適合閱讀的環境與氣氛,並將事前的不良情境移除,像是對於彼此容易發生爭吵的同學應將雙方座位分開。 |
熟悉新環境減低不安 | 平時可多帶學生去一些新的環境,使學生在平時就能對於新環境的狀況習以為常,當自己真的身臨新環境時,就比較能夠面對新環境所造成的不確定性。除此之外,了解學生對於新環境容易感到不安的緣由也是很重要的,是因為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可於了解狀況後與學生共同討論。可請學生先將使其感到不安的原因或情況以文字描述出來,然後再重新省思這些原因與狀況是否真的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也可預先設想其他可能發生的狀況以思考合適的解決策略。 |
策略 | 舉例 |
---|---|
行為紀錄 | 可採取有效的行為管理,例如:請學生將一週內所發生的事情紀錄下來,運用軼事訪問法的策略,請學生分析若是有類似情境發生時有何可行的解決策略。 |
確認原因 | 要多和學生接觸以了解問題並與學生溝通,探查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之存在(如家庭因素),並且儘量予以幫助與鼓勵。舉例來說,若要找出學生會對同學有攻擊行為的原因,就要針對整個攻擊行為的過程進行觀察,若是引發點在於某些特定話語,則下回可予以避免。若是由於班上其他同學帶有歧視的言語所引起,則此時老師就必須對當事學生雙方與全班同學進行機會教育。若學生的攻擊行為乃屬於心理因素(如缺少學習興趣、想引起眾人注意、容易受外在物件影響、情緒焦慮不愉快),則適切的心理建設輔導或協助解決問題將有助於改善狀況。如果學生的攻擊行為是來自於家庭,對於父母親的模仿,則老師必須告知這麼做是錯誤的,並且採取溫和而堅持的方式來持續引導。 |
策略 | 舉例 |
---|---|
建立常規 | 於課程剛開始的幾週,老師與學生可共同訂立若干可行的班級常規,使學生能有依循的方向,以減輕陌生學習環境所帶來的焦慮與不安。可將學生想引人注意的心思引導至正向行為上,而在學生出現負向行為時,採取忽視法進行改善,於教學過程中漸進式結合學習過程,使學生明瞭唯有正向行為才能引起老師與同學們的關注與讚美。 |
給予合理的增強提升自信心 | 適切創造學生成功的機會,每當表現有所進步時,則給予讚美與獎勵,使孩子藉由鼓勵而獲得成就感,進而增加自信心,舉例來說,老師可與學生彼此訂立承諾,若達成目標則予以獎賞;至於在目標的設定上,須符合學生的起點能力,再逐次提升。因此,一開始時可先只要求學生先完成幾題就給予正面回饋,之後再漸次增加要求的題數。 |
立即給予增強或處罰 | 適時在學生完成工作時給予鼓勵與讚美。若是學生不會作答,則可鼓勵他至少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視情況酌予給分。
而經家長同意,在放學時可要求尚未完成作業的學生要繼續留在教室內完成才准放學。除此之外,對於學生應做的事與容易忽略的事可於平時就經常地提醒,如此效果會遠遠大於學生犯錯後再去責備。 |
策略 | 舉例 |
---|---|
設立符合學生程度的活動 | 對學生須持合理的要求標準,不要要求過高而使學生有太大的壓力,使其不易獲得成就感。在作業的指派上須符合學生的起點能力,再慢慢增加難度,以剛開始的成功經驗來提升其學習動機。當學生有達到標準時就要給予獎勵,並接著再訂立下一個新的目標。 |
採用多元學習方式 | 將學習活動以學習步驟分析或工作分析的方式呈現,以避免一次給得太多或太難。在評量方式上可採用多元或替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參與評量的動機,偶爾以Open Book的方式考試以增進學生信心。
其次,改變繳交作業或考試的方式,可以藉由遊戲方式來測驗。而在考試時,也不一定要求學生全部作答完畢,可教導把握基本題的考試技巧。 |
教導有效的學習方式 | 教導學生學科的學習策略而非僅是學科知識內容,使其能有讀書方法以提升學習動機。老師平時教學應配合解題策略、考試技巧、記憶策略,並配合學生的起點能力與認知結構在班上進行多層次教學;教學內容、過程及目的的多層次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進而提升學習動機。舉例來說,引導學生學習時,就閱讀一篇課文而言,可考慮先選擇有趣單一的「對話」來著手、接著進行到「段落」、再慢慢進行到「面」的介紹或閱讀,循序漸進且不予壓力地幫助學生學習。 |
使課程有趣 | 授課流程可儘量活潑有趣,同時結合視覺性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在課堂上將閱讀或作業以遊戲化活動方式呈現,以減低其負向行為,並採取「過度矯正法」使學生對自己的逃避閱讀或作業的行為負起責任。 |
策略 | 舉例 |
---|---|
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 請學生每天留意觀察自己的行為,檢視有何須改進之處及要多注意的地方。同時請學生練習認識自己的情緒,可透過觀察自己身體正在進行的變化以了解自身感受,接著將焦點置於外在事件,也就是會使自己感受到如此的原因為何,最後便能確認自己的情緒是如何。藉由讓學生留意自身行為與練習了解自己情緒將有助於老師了解學生問題行為的原因,像是學生總是在課堂上做出干擾行為,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同儕與師長的忽視;總是對同學有粗魯無理的表現可能源自家庭因素如父母親的暴力相向。
所以日記的功用除了能幫助學生留意自身行為與情緒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到學生的家庭狀況,進一步與家長溝通合作以共同改善學生的問題行為(了解問題行為的真正原因,心理或生理?找出原因後與孩子共同討論要如何解決) |
學習了解別人的情緒 | 鼓勵學生多多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藉由觀察進而學會模仿,使其情緒較穩定。可先注意對方外在的聲調、姿勢與臉部表情,接著靜下心來傾聽對方所說的,試著猜想對方此刻的感受,最後表達自己了解其感受,像是可以用說的、拍拍肩膀或是讓其獨處靜下心來。而於課堂上也可進行角色扮演情境活動以幫助學生了解與觀察他人的感受與情緒。 |
建立同理心 | 可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在互換角色的扮演方式中增進同理心及認知性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正確的行為能藉由演練而內化。像是可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可以試著體會到遭受不友善對待的感受,使其產生同理心而克制自己的衝動。
也可採用「I-message」(我訊息)的策略,降低學生防衛性與其溝通,像是可如此對學生說:「你這樣的行為,我覺得無法接受,如果老師也對你這樣,你覺得如何?」 |
策略 | 舉例 |
---|---|
運用各項治療法 | 1.靜坐:控制自己的情緒。
2.圖畫治療:讓學生藉由繪畫來表現情緒,並幫助其解決問題。 3.遊戲治療結合音樂治療:使學生能藉由遊戲過程熟悉環境並學會表現適當行為。 4.戲劇治療:對於國小中年級以上的學生,可藉由設計戲劇,使其扮演情緒穩定的角色,藉以訓練其控制情緒。 |
冷靜隔離並轉移情緒 | 1.當學生處於憤怒的情境下時,不要立刻責備他,可先予以一段冷靜緩衝的時間。若學生正在氣頭上,老師可讓他自己慢慢冷靜下來,事後再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情緒反應,找出原因後,使其自行省思為何有如此負面的情緒及行為(因為疲倦、身體不適或本身脾氣不好?)如此一來將可協助學生客觀的了解自己,慢慢改善與增進自我控制的能力。
2.運用言語來開導與安撫學生正處於不穩定的情緒,然後再告知學生尊重他人身體與心理的重要性;另外再和學生討論與分析其行為或語言的不當之處,以及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與影響。之後再建議學生當有情緒波動時,有哪些可助其控制情緒的方法,並教導如何移轉情緒,像是當自己正處在難以冷靜的情緒時,可試著將負面的情緒與感受寫下來。 |
建立替代行為 | 1.學生於課堂上忍不住而說話時,可教導其要先舉手才能發言、令其坐至前排、教他先把要說的話寫下來等下課時再講。
2.當學生出現粗魯無禮的行為時,可教他將自己的行為記錄下來,並寫下其他可替代的行為嘗試實行。 3.若是學生出現不當的情緒反應時,可引導他試著思考不同的表達方式,然後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且不會影響他人的方式像是說出自己的感受、做運動或是暫時離開現場。以及合理宣洩不當情緒的方式像是聽音樂、繪畫、寫書法等紓壓的活動。 |
建立自我指導語 |
可教導學生當面臨新環境時可以應對的方式,以及自我指導語。有時學生會兇同學,可能是因為誤解對方的意思了,誤以為對方帶有敵意。此時老師可教導學生若干固定的句子以確認對方的意圖,如:「我不太懂你的意思?你能不能再說一遍」 「你的意思是指…嗎?」,若是當學生出現不當情緒時,老師和同學可協助提示指導語,如:「我是好孩子,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對於叛逆心較重的孩子,也可採用反向指導語,如:「我生氣,我走開」或是「想惹我生氣,沒那麼容易!」 |
增強口語表達能力 | 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減少衝突情形產生,可藉由情境教導學生使用不會使自己和對方感到難為情的詞語或方式並加上和善誠懇的態度。如:主角讚美母親今天的晚餐十分的豐盛。同時也演練如何表達謝意,如:主角感謝同學的勸告(言語、禮物、感謝信等表達方式)。 |
告知正確行為模式 | 特殊學生通常在時間、空間及人際關係的認知上有所缺乏,而可能讓學生的行為表現與社會期待的標準有所落差,使其被視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老師要耐心教導孩子何謂符合社會常規的行為,並且輔以行為改變技術(自我獎勵、自我懲罰、替代反應訓練、刺激控制以及自我指導語設定)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 老師可與孩子共同討論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
策略 | 舉例 |
---|---|
採用正向行為鼓勵法 | 可多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幫助學生時時檢視自己有哪些好表現以及有待改進之處。讓學生看見自己所能達到的好行為(如能夠控制情緒、友愛同學等),藉此不斷地增進信心以漸漸改變學生對自己的看法與期許。
每當學生在情緒反應之後,引導學生回想發生情緒當下的經過與情景,聽其說出內心的感受並為其客觀分析利弊(不要批評),可幫助學生省思下回再遇到類似情況時要如何處理。 |
學習自我控制 | 1.「停-自我指導放鬆訓練」:教學生學習控制衝動思想與行為。
留意自己身體正在進行的變化以判斷自己是否將要失控→思考原因何在(外在事件或內在想法)→冷靜下來,轉移注意力(肯定自己、先去做別的事情)。 2.角色扮演情境:朋友說了令主角感到不舒服的話,主角控制住情緒不輕易發怒。 藉由以上清楚的練習步驟讓學生瞭解事有輕重緩急以及適當的行事步驟安排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教其使用自我指導語學習自我安定情緒。若是可以,也可令其擔任班級幹部,使其因責任心而能自我約束。 |
4.焦慮/恐懼行為:
焦慮行為 | 1.有嚴重分離焦慮徵候
2.廣泛性焦慮徵候 |
---|---|
恐懼行為 | 1.嚴重懼怕特定對象或情境
2.嚴重懼怕社交 |
(2)處理策略:
策略 | 舉例 |
---|---|
情境預想 | 對於各種特殊人際場合中使用的言語或行為事先加以討論與練習,使得學生能因提早熟悉而快速順利地適應環境。 |
實地接觸 | 若有更換教室的必要(更換年段或科任課)時,可提前先帶學生至新教室,告知他在新教室的注意事項,使其較能夠熟悉與掌握新環境所造成的不確定性。 |
策略 | 舉例 |
---|---|
音樂治療 | 在遊戲過程中讓學生自行挑選一首喜歡的歌曲,引導他在焦慮時可以在心裡默默哼唱四句(不宜過長),以減低焦慮。 |
遊戲治療
(遊戲活動) |
將身體部位做大致分類:上肢(肩、頸、頭部、雙臂、雙手)、軀幹(身體、肚子、臀部)、下肢(大腿、膝蓋、腳盤),練習分別按部位緊縮,然後放鬆。 |
策略 | 舉例 |
---|---|
焦慮原因分析 | 請學生先將造成自己焦慮的原因或情況用文字表達出來,再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分析這些原因或情況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值得害怕,也可預先設想幾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並思考與擬訂理想的解決方案。 |
自我情緒表達 | 引導學生瞭解自己的情緒,並一同思考與討論不同的表達方式,然後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例如:當我緊張的時候,我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我可以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幸運物品,也可以在老師的許可下暫時離開教室1分鐘。 |
適當創造成功的機會 | 適當篩選學生可以表現的機會,幫助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當學生表現有所進步時,就給予讚美與獎勵,藉由鼓勵使得學生獲得成就感,進而提升自信心。 |
策略 | 舉例 |
---|---|
提供安撫物 | 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事物(如:顏色、形狀),再引導學生在新環境當中找出來(如:學生喜歡黃色與圓形物,到科任教室時就可以找找看是否有黃色與圓形的東西),以移轉一些焦慮的情緒。 |
尋找顯著他人 | 教導學生也可以找好朋友、老師或家人當聽眾,將自己焦慮的情緒訴說出來,並且一同思考與討論解決方案。 |
憂鬱行為 | 1.對日常生活事物失去興趣。
2.食慾異常地增加或減少。 3.失眠或是睡眠過多。 4.精力不足、疲憊不堪。 5.缺乏自尊自信。 6.精神恍惚、不能做決定。 7.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希望。 8.湧現自殺或死亡的念頭。 9.過度追求完美,無法接受失敗挫折。 |
---|---|
躁症行為 | 1.精力過度旺盛、煩躁不安。
2.出現反常的行為。 3.動作反應過度激烈或遲鈍。 4.出現幻覺或妄想的行為。 |
(2)處理策略:
策略 | 舉例 |
---|---|
規律的日常作息與運動 | 1.安排正常規律的作息(可自訂時間表),幫助當事人有作息規律可以依循。
2.安排適當的戶外活動,可以有多曬到陽光的機會。 3.培養適度的運動習慣(每日安排固定時段),幫助肌肉與情緒放鬆。 |
適當的飲食/膳食 | 經由營養師/專業醫護人員的評估建議,給予適當的飲食,幫助調節體內血清素濃度。 |
策略 | 舉例 |
---|---|
藥物治療 | 經由精神科醫師(建議由具備「兒童青少年次專長」的精神科醫師看診,符合資格之醫師名單請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網站)診斷,服用抗憂鬱或鬆弛劑等緩和情緒之藥物(必須有處方箋與診斷證明)。 |
圖畫治療 | 1.運用畫圖方式將不當的情緒繪畫出來,同時請當事人分享當下的心情與感受。
2.練習寫故事,並與當事人約定好故事結局一定要是喜劇,與當事人一起討論若是要使故事往喜劇發展,那麼在故事中主角要如何做決定?要說什麼話?或者是要做出如何的改變? |
焦點團體輔導 | 藉由焦點團體的談話方式,讓個案分享自己的情緒,並進一步與其他成員互動交流,彼此分享正向、成功的經驗。 |
心理/諮商治療 | 可尋求專業的心理師定期進行個別諮商,在學校系統的心理師可藉由學校的特教業務承辦人申請特殊教育專業團隊資源,或是直接向各縣市設在學校的心理諮商中心進行洽詢。 |
策略 | 舉例 |
---|---|
認知行為策略 | 1.尋求(給與)支持:像是找信賴的人在適當的時間(對方同意之下)傾吐心事。
2.放鬆分心:像是每天給自己一段固定的時間好好放鬆休息、做自己喜歡的事,如聽音樂、運動、睡覺、散步、上網等等。 3.正向思考:像是每天可以給自己5分鐘的時間去想一切與自己有關愉快的事情,或是時時跟自己說要往好處想。 4.自我控制:像是壓抑情緒、控制情緒或隱藏情感等。 5.問題解決:像是針對問題來思考與尋求解決之道。 |
6.攻擊/暴力行為:
攻擊行為 | 1.身體的攻擊。
2.語言的攻擊。 3.使用武器傷害別人。 4.不法行為。 |
---|---|
暴力行為 | 1.對動物施以殘酷的暴力行為。
2.以暴力行為來解決事情。 3.蓄意破壞物品。 4.自傷行為。 5.企圖自殺。 |
(2)處理策略:
策略 | 舉例 |
---|---|
情緒轉移策略指導 | 教導學生移轉情緒的方法,例如:可將憤怒的情緒用文字表達出來,或者是與學生事先討論好當生氣時可以使自己心情好轉的方式(須為簡易可行者),使學生在生氣時可以順利執行。 |
策略 | 舉例 |
---|---|
事前情境的移除 | 例如:對於班上容易起衝突的同學將他們的座位隔開。 |
軼事記錄 | 觀察攻擊行為的過程,找出學生會產生攻擊行為的原因。
也可請該生以日記方式自行記錄一週內所發生的事情,運用軼事訪問法的技巧,與學生一起討論與分析當再有類似情境時有何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哪些話語會刺激到他,進而引發攻擊行為,下回則可予以避免。 若是因為同學在言語上對他有所歧視或是挑釁,他因一時氣不過才控制不住,則老師須藉由此事對發生衝突的雙方與全班同學進行宣導與機會教育。 |
策略 | 舉例 |
---|---|
戲劇扮演或設計情境討論 | 藉由「角色扮演」使學生體會到當遭受不友善對待時的感受,或是讓學生發問,而老師以不當的言詞作為回應,讓學生了解當中的感受,引導使其能產生同理心而能夠克制自己的衝動。 |
影片的情境討論 | 透過影片的情境設計,讓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哪些回答方式與行為是合宜的,哪些是不受歡迎的,讓學生能夠在整個過程中學習到正確的應對進退與溝通行為。 |
策略 | 舉例 |
---|---|
以身作則 | 做正確的模範:與學生相處過程中不要對他人有身體或語言上的攻擊,並且要避免負向句(你再給我試試看),多使用正向句如老師對你有信心,希望你能達到,讓學生有效法的對象或是可以依循的行為模式。 |
策略 | 舉例 |
---|---|
放鬆訓練策略指導 | 1.練習正確的腹式呼吸法。教學生在每次遇見自己抗拒的事物或是感到生氣時,確切執行「停—深呼吸10次再採取行動」的法則,以學習控制衝動。
2.可播放幾首柔和的輕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靜心傾聽,以達到放鬆的效果。 3.訓練學生學自己的情緒,學習環境儘量維持在平靜、愉快的放鬆氛圍當中。 4.讓學生學會自我提醒暗示「不要生氣!不要緊」。 |
策略 | 舉例 |
---|---|
增加團體互動機會 | 課程中加入一些分組的團體活動(事先可安排較為成熟正向的同儕與其同組),藉由在小組當中的互動,讓孩子先從小團體開始適應與同儕間的相處,減少因誤會而產生暴力行為。 |
策略 | 舉例 |
---|---|
環境隔離 | 將出現暴力行為的孩子進行隔離(將其帶離現場,可帶至空教室、老師辦公室、或是預先設計好的情緒角等安全且安靜獨立之處),對於孩子不穩的情緒進行安撫,待孩子稍稍冷靜下來之後再與其討論剛才的行為和語言的不當之處,以及對身邊同儕所造成的傷害,然後再告知他尊重他人(身體與心理)的重要性。 |
策略 | 舉例 |
---|---|
教導情境辨識指導語 | 有時學生會對同學惡言相向,是因為誤解對方的意思了,或是誤以為對方是懷有敵意的。老師可教導學生一些固定的句子來幫助確認對方的真正意思為何,像是:「我不太懂你的意思?你能再說ㄧ遍嗎?」、「你的意思是…嗎?」 |
學習了解別人的情緒 | 先注意對方外在所表現的聲調、姿勢、臉部表情,然後靜下心來傾聽對方所說的,試著猜測對方當下的感受,向他表達自己了解其感受,可直接跟他說、拍拍他的肩膀或是先離開讓其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