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克服學習困難的經驗(3) —— 語文類‧閱讀

一、 經過情形:

國小、國中時上社會、歷史這一類課時,老師常常會叫學生起來唸一段課 文。這時發現為什麼別的同學在唸課文時都很順,正確率很高,而自己卻常常無法都很正確地唸對。不是漏唸了幾個字,就是唸錯字、或者是把字唸顛倒了。而且似乎很難照著課文中字的順序唸下來,因為眼睛看到的字常常都不是照著原來的順序。而自己平時在看書閱讀時,情況也是一樣。因此,在藉著看課文而獲得知識時,看的時候,雖然很大的大意大概知道了,但是常常很多內容的意思都搞錯了,也常造成誤解文章意思的情形,並且也會常常不知所看過的內容到底在說什麼。也就是說,如果是很快的看過去,看錯文章的內容、誤解了其意義的機率是很大的,而且也常因快速看過去而在腦中的印象混亂或是沒什麼印象,因此可能要看個幾次或是慢慢地看,才能比較清楚所閱讀的東西。這樣的情形,在國中、國小時還不會很明顯感到帶來什麼困擾,可能是課文的內容較少也較易看懂,而印象中沒也看過幾次數學、理化課本的內容,還都可以學得不錯。但是到了高中,甚至在後來的求學,有更多的機會是要自己從課文中去閱讀而獲取知識,這時就感到困擾愈來愈大了。造成唸書的效率太差了,結果往往事倍功半,使得要花比別人多的時間在唸書上。

二、 補救方法:

因為以前也不以為這樣會造成學習上有什麼困難,所有並沒有向老師求助 ,也沒有老師發現這樣是學習上有困難來幫助我,但是自己本身還是有試著去克服這樣的問題。大概方法如下:

1.慢慢地分析句子、慢慢地品味其含意–不能太快看過去,因為會發生如 同前面所敘述的情形,也唸等於沒什麼唸一樣,所以如果這個部分很重 要,我就必須要慢慢地在第一遍就看懂,因此會照著句子的結構分析句 子的方式來看,而且常常會用手或是筆來幫助眼睛對準那些字,使能夠 看得較正確。

2.多看個幾遍–有時看了第一遍還不是很清楚,就必須多看個幾遍,或許 在後面幾遍就會有新的理解和體會,會比較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再來 ,因為自己的記憶力不是很好,所以要多看個幾遍,加深印象,使自己 能記住。

3.唸出聲音來,讓自己聽到文章的內容–唸出來時,其實閱讀的速度也比 較慢些,而且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因此能由聽到的分辨一下文章的 句子到底順不順,有沒有看錯了的。而且藉由唸時的節奏、大小聲、音 調的高低起伏,會讓文字所表達的內容活潑化。而且先照著文章的內容 唸一遍,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遍,這樣也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懂 了多少。

4.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重新整理重點–我會覺的文章中所寫的東西是別人 的,不是我的,所以我會用自己的話,用文字再一次地把所有的重點都 整理一遍,然後在復習時,則閱讀所所整理的重點,會比較清楚了解該 科的重點所在,要背也比較容易些。

5.由書本中非課文的部分(如:式子、圖片)去了解所要學的–如果能課文 中有很多的圖片或是式子,讓我能夠不用看課文就可以懂得這個部分的 知識,對我的學習會有很幫助。我就可能避免第一次所獲得的新知是由 文章所讀來的,而從非課文內容的部分先去了解該科的知識,再來看課 文會比較看的懂。

6.在上課時儘量聽懂老師教的,也就是所獲得新知的方式最好大多是由別 人所傳授的,而少由自己自習的方式得來的–所以對我而言,老師教的 好不好對我的學習影響是大的,我比較喜歡在上課時由聽課來了解這一 科所要學的內容是什麼,並且在課堂時記下筆記,或是寫下註解,這樣 就不太需要去自己去看課文的內容了,只要看看筆記、圖片、式子的部 分,就能夠大致了解。也因為已經先有了概念了,所以在看文章時,就 比較不會誤解或是曲解了文章所要傳達的,因為在心中已經先有了底的 關係。但是若是老師教的不好,而該科的學習方式可能就要靠自己自習 的方式,對我而言會學得很痛苦,而且往往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看了 很多很多遍,理解、體會的還是不多。或者是懂了卻不會用的情形常會 發生,如此在該科就會學得不是很好。這時就會去問別人,或許是一些 比較會的同學,讓他們來教我,這是比較快的而且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三、 感想、建議:

我覺得自己在閱讀這方面的困難,雖然是很基礎的,但是卻影響到幾乎所 有科的學習,所以希望老師在當初發現我這樣的情形時,能夠幫我解決,相信在我之後的學習將可以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種情形是很多老師可能容易會忽略的,所以老師得要觀察細密,發現並幫助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