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班級經營 

回上頁:班級經營

1.預防層次  2.非語言層次  3.語言層次 4.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 

1.預防層次 :

(1)教師專業      (2)行政支持      (3)教室佈置      (4)班級幹部     (5)班規設立    

回最頂端

(1)教師專業 :

a.人格特質與磁場老師特性 :

老師除了須具備教育及本科的專業性以外,熱心與風趣的人格特質,足以使人信服的班級經營技巧,能夠因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全方位課程設計等要件也都是相當重要的,足以形成磁場老師的特性,也就是每當老師一進到課堂就會立刻吸引學生,使得學生們都非常期待老師說話,有如磁場效應一般,可以達到甚至在沒有特別使用班級經營策略的情形下還能夠吸引並維持學生注意力與學習動機的效果。

回上方

(2)行政支持 :

a.依特殊需求學生學習特性安排班導師 :

舉例來說,ADHD學生需要充滿愛心且風趣的老師,選擇性緘默症學生需要個性活潑主動的老師,亞斯伯格症學生需要溫和但是堅持度高的老師,若是行動不便的孩子,如腦性麻痺的孩子,則可於獲得原本協助他的同儕小老師的同意後,將兩人分在同一班。

b提供特殊新生聯絡名單 :

可以幫助老師在開學前事先了解特殊孩子的需求並且與家長初步建立起信任感。

c排課時段 :

教務處排課可採區塊原則,先排資源班,再排科任專任老師的課,以利於學校資源班能夠照顧到較多特殊生。

d無障礙評量 :

學校應為特殊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無障礙評量制度,像是 : 讓ADHD孩子單獨應試,為閱讀障礙孩子提供報讀服務,寫字障礙孩子可享有口試、電腦作答、重謄答案卡、延長時間等替代方案的服務。

e.無障礙環境 :

無障礙接納環境的營造,應涵蓋生理與心理之無障礙。除了硬體設備的無障礙設施外,接納與包容的友愛氛圍也須積極經營。 

回上方

(3)教室佈置 :

  • a.整潔、乾淨、明亮為首要條件

  • b.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及營造學生向心力的氣氛 :

    使用教具櫃整齊陳列教具,適當規畫教室空間,對於易分心的學生應避免安排靠窗之位置,皆可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增強專注力;教室後方之佈告欄是一大重點,可定期陳列學生們的作品與學習成果或心得分享在上面,使得在學習表現上較為弱勢之資源班學生的作品也能有展現的機會,既增進特殊學生的自信心,也有助於營造整體班級學習向心力的氛圍。

回上方

(4)班級幹部 :

a.原有班級幹部 :

班級幹部可協助老師處理許多班級瑣事,雖然資源班的班級人數較少,但是仍有設置班級幹部的需要,善用班級幹部可培養資源班學生的榮譽感,更可使老師在資源班事務的處理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資源班學生在擔任幹部後,更可加強每天準時到教室的動機。

b.教材教具股或小助教 :

資源班老師也可建議普通班老師讓特殊孩子在原班有擔任幹部的機會,提供孩子有激發榮譽感與學習潛能的機會,不僅能使特殊孩子在課堂上能有活動的機會,也可以幫助老師進行教學,像是協助操作教具,使得特殊孩子在課堂的學習上也能夠更加專注。

回上方

(5)班規設立 :

a.以三項為限,簡單、清楚、正向、可行為原則 :

資源班的孩子多數伴隨有注意力與短期記憶的缺陷,所以班規的項目最好不要超過三項;而在陳述上則須儘量以簡單的正向陳述句為主,清楚明確地表達訴求,同時也是孩子可以達到的目標,以提醒上課要專心為例,正向直述的「上課要專心聽講」,會比否定的「上課不要不專心」好。

回上方

 

2.非語言層次 :

 (1)身體接近          (2)臨近增強           (3)提示行為   

回最頂端

(1)身體接近 :

對於較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學生,老師通常會將之安排於靠近老師的座位,如此不僅能幫助老師掌握學生的狀態,同時在有權威體接近的狀況下,學生的學習表現也會有所改善

回上方

(2)臨近增強 :

老師稱讚其所期待的行為誘導學生來達成目標,如此既可維持上課流程,也能達到老師班級經營的效果,這就是所謂採取稱讚臨近同學的正向行為以減少行為問題學生的問題行為,舉例來說,老師希望大家都能端正坐著,甲同學表現出坐不住的樣子,而在他旁邊的乙同學則端正坐著,這時老師可運用這樣的情境對全班同學說:「老師現在要講一個重點喔,大家要端正坐好注意聽,就像乙同學那樣!」 在這樣自然的情境下可

促使甲模仿乙的行為,同時乙也會因受到稱讚而更增強其正向行為。

回上方

(3)提示行為 :

老師可在講課過程中很自然地將同學的名字或行為融入於課程當中,採取機會教育的方式來隨機提示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透過隨機提示方式

可幫助老師在課程順利進行當中,一樣可以達成班級經營的目的,舉例來說,甲生在課堂上出現不專心的狀況,此時老師可將所講授課文的角色名字換為甲生的名字,如此甲生的注意力便會回到老師身上,老師在自然情境下則達成矯正課堂問題行為之目的。

回上方

 

3.語言層次 :

(1)具體式稱讚和責備之要領         (2)具體稱讚與具體責備應注意之事項 

回最頂端

(1)具體式稱讚和責備之要領 :

一般來說,性格較為衝動與邏輯思考力弱的ADHD學生或其他身障生,太過廣泛式的稱讚(如 : 你好棒)或人格攻擊式的責備(如 : 你真是太糟糕了),除了使學生無法重複良好行為與充滿挫敗以外,並無幫助,若能多採用具體式的稱讚與責備,明確指出學生做對與做錯的地方,效果將會好很多。

所以在稱讚時,要能夠做出具體式的稱讚,使學生於下次要重複該行為時有明確的遵循標準,也就是說最重要的在於 : 使學生在聽完具體稱讚後可以再照做一遍。同時應注意多使用正向語句。

回上方

(2)具體稱讚與具體責備應注意之事項 :

a.具體式稱讚 :

(a)採用完整語句(亦即語句中含人、事、時、地、物五要素)。

(b)即時原則。

(c)採用當事人喜歡的稱讚方式。

(d)善用其他情境,以增強讚賞。

b.具體式責備 :

(a)使用完整句子,並說明欲取代的正確行為。

(b)一次只責備一種行為。

(c)當出現改善行為時,立即予以稱讚。

(d)用堅定的口氣,並用身體語言加強表達,勿使用反問句或語氣與身體語言不符的情況。(如:一面責備一面笑)

(e)必須靠近孩子身旁。

(f)不要輕易忽視任何不良行為。

(g)自己的情緒不要失去控制。

 回上方

4.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 :

(1)代幣法         (2)忽視法          (3)隔離法        (4)過度矯正法

(5)軼事記錄法          (6)自我控制法 

回最頂端

在整體多層次班級經營的行為改變技術實施過程中,通常會先採用「代幣法」,約定要改善的目標行為,同時對於與該目標行為相關之不良行為採取「忽視法」,配合學生情緒及行為以「隔離法」作為輔助,若出現過失行為而有養成學生負責任的工作態度時,則以「過度矯正法作」為輔助,至於較年長的學生可直接採行「軼事記錄法」與「自我控制法」。

 

(1)代幣法 :

代幣法是小學裡常用的行為改變技術,教師通常會建立一種交換系統,使學生於表現適當行為後可以獲得兌換多元化報酬的一種設計,實施過程宜遵守之基本原則有 :

  • a.約定明確目標。
  • b.指出適當增強物。
  • c.彈性調整與評量目標及增強物。
  • d.削弱代幣制。

 

除了上列基本原則,在實施代幣法時還須注意的重點有 :

a.公平原則 :

所有同學都應有自己要增強的行為,彼此間僅是目標或增強物上的不同,應一起納入代幣交換系統中,避免單獨實施,造成同學間認為老師不公平。

b.有意匱乏原則 :

凡列於增強物中的物質增強部分則應於家庭及學校中皆予以控制,使學生僅能由代幣系統中得到此物,增強其為獲得增強物而改善行為的動機。

c.特殊原則 :

現在的小孩大多家境不錯,許多物質的增強物在日常生活中易於取得,也因此減少了吸引力,所以在增強物上應增加一些特殊的元素以維持對學生的吸引力,而社會性增強就是一種相對稀有且對學生來說相當有吸引力的方式,例如 : 一枝普通原子筆上有老師的「好學生」章、簿本上有老師的勉勵語及親筆簽名。

d.多元原則 :

在選定增強物或制度時,最好能參考孩子自己的意見,注重喜好度、可行性及多元化原則,若為物質性增強物,則尤應注重多元化,避免孩子易因單一增強物而失去吸引力。

e.集中原則 :

每次選定的目標行為以不超過三項為佳,以免有注意力與短期記憶缺損的學生因目標難以達成而失去配合的動機與意願。當達成使學生順利配合的目的時,再根據學生的改善進度漸次調整,別一次調整過多,以免過度分散學生注意力而影響整體改善進度與學生的動機。

 回上方

(2)忽視法 :

是經由不理會某種行為以減低某種行為的出現次數,亦即在學生出現非期待的行為時,要設法轉移其注意力,而在任何時候出現期待行為時,予以稱讚,以避免落入「做好是應該,做壞則責罰」的負向循環中。

既然老師希望學生能有好表現,那麼在與學生對話時重點就在於,當學生表現好時,要將好的行為具體講出來,學生才會清楚明白下回應如何做好。鼓勵與處罰皆能讓學生在班上學會守規矩,在臨床上兩者達成目標的時間其實差距頗小,鼓勵的方式有時還較快且較無不良影響。

善用忽視法的要訣有 :

a.轉移注意力,而非直接指責孩子的行為 :

當學生出現非目標行為時,可適時轉移注意力,並建立其可接受的接近目標的新行為。例如:喜歡在上課時亂塗鴉者(非目標行為),可要求其手放背後上課,或兩手抓握課本使課本立著的姿勢念書,也可要求其用立書夾夾住課本,使其不能用手塗鴉,或增加塗鴉的困難度(目標行為),進而增加專心聽課的新行為,而非一開始就指責其塗鴉分心行為。

b.決定要忽視到什麼程度 :

是指比例發生的程度。比如孩子以前只要寫作業兩小時就會走動十次左右,但今天只走動了八次,就可以稱讚孩子表現進步,不要只去注意孩子不專心的程度有多少,這樣反而會有反效果。

c.行為目標要達到何種程度 :

這和孩子的能力有關,依孩子的能力設定,若發現低估了就提高,而非一開始即給予非常高的標準,當孩子發現目標太高而難以達成時,便較容易產生挫折感或拒絕嘗試。

d.決定使用哪種忽視法 :

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讓孩子產生不當行為的地方有事做。舉例來說,ADHD的孩子經常在課堂上會有坐不住而離開座位走動的情況,此時老師就可讓他做一些工作,像是擦黑板、去辦公室幫忙拿全班同學的作業本等等,使孩子的過動行為因有事可做、專注在當中而不會影響課堂。

  回上方

(3)隔離法 :

藉由取消某人獲得注意與獎賞的機會以減少其不適當行為發生次數的一種方法,通常循 :

  • a.明確界定目標。
  • b.測量行為。
  • c.訂定終點行為。
  • d.決定隔離地點與時間長短。
  • e.與被施行對象解釋施行原因與討論施行方式。
  • f.實施隔離等步驟來進行。

 

在實施過程中宜注意之要點 :

a.安全原則 :

實施隔離的場所以老師與家長能夠監控安全的範圍為主,若是在家中,客廳與餐廳將是不錯的選擇,而在學校,教室的四個角落是相當合適的,既可隨時掌握學生的動態,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受教權。

b.參與原則 :

與學生一起討論將要實施隔離的原因以及實施方式是相當重要的,如此將可使學生清楚了解老師要求,也幫助學生時時警覺若於隔離時再度違反規定會發生的後果。

c.時間短次數不限原則 :

每次的隔離可以實施多次,但是隔離的時間以短暫為佳,除了避免若是長時間隔離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之外,也使學生不要隔離過久而忘記自己為何受到處罰的原因,若是在隔離實施後,學生的行為一有改善即令其回座,那麼才能使學生深刻記住為何受隔離的原因,降低下次再犯的機會。

  回上方

(4)過度矯正法:

即是指塑造一個比錯誤發生前更好情境的一種方式,也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負責的方式,因此所有矯正行為必須和錯誤行為產生關聯,學生才能真正有所反省,不因受了處罰而不開心,但是矯正之前的討論與示範,以及矯正之後的稱讚皆是不可或缺、至為重要的。

所有的處罰皆須掌握過度矯正法的原則,也就是說,所有懲罰必須與其過失行為有所關聯,使學生經由懲罰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矯正原則分三種 ,例如 : 打破了花瓶,再賠償一個一模一樣的花瓶,稱為「單純矯正」;除了賠償相同花瓶外,還要再插上花束以表歉意,稱為「過度矯正」;若是所打破的花瓶是屬於古董,無法賠償,而老師令其整理花瓶周圍的環境,以作為彌補,稱為「部分矯正」。

就過度矯正法而言,老師在課堂上記錄學生走動或做其他事情(像是在課堂上不斷要求上廁所)的時間,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做這些事情佔去多少時間就要相對地在下課時都還給老師,使學生無法達成想做其他事情而不用上課的目的。

所有的懲罰務必要與學生的不當行為相關,而非予以像是罰寫課文這樣無關學生自身行為的處罰,如此反倒適得其反,使學生心生不滿而無法理解懲罰的意義何在。

  回上方

(5)軼事記錄法 :

藉由記錄其不適當行為的每日發生時間、方式、次數等細節幫助學生自我觀察與自我反省,以減低其不適當行為的出現次數。在進行記錄的方式上須掌握的原則為 : 針對不適當行為採忠實描述,適當行為則採詳細描述,如此將有助於學生朝目標行為邁進。舉例來說,甲生習慣上課時與左右同學聊天,只須將其每天分心聊天的次數、時間、對象等記錄下來,當中若有幫助同學的優良行為則詳細記錄下來,並且予以正面評語,在每日放學前給同學閱覽並簽名,此記錄法相當耗時,但是頗具效度。

 回上方

(6)自我控制法 :

藉由訓練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增強、自我懲罰、替代反應、刺激控制、自我指導等方法以逹改善其行為的目的。

注意事項 :

a.自我觀察 :

可讓學生觀察其正向行為的次數,藉由正向行為次數的增加以減少其負向行為次數,例如 : 若是慣以粗魯方式與同學相處,可讓其關茶每天有多少行為是友愛同學的。

b.自我增強 :

須掌握任何增強物均須與目標行為相關的原則,例如 : 對於經常忘記帶作業本的同學,在其記得帶作業本後,老師可贈送精美的作業本作為鼓勵以加強其有帶作業本的好習慣。

c.自我懲罰 :

須符合過度矯正法的原則,亦即所有懲罰皆須與過失行為相關,同時老師與家長可就學生未能確實執行原訂懲罰行為的狀況時時進行控管。

d.替代反應 :

訓練學生將要出現不適當行為時可能的替代反應,像是容易發脾氣的學生,可以讓他多練習將不開心默念在心裡,既可幫助學習情緒控制,也使得在與班上同學的相處上有所改善。

e.刺激控制 :

協助學生學會控制會引發其不當行為的人、事、物出現,像是在上學途中每次都會在公園逗留的學生,透過上學路線的重新安排或是改由家長接送都是可行的改善方法,又像是在班上容易起衝突的兩位同學可將他們的座位分得遠一些,一位同學出入儘量走教室前門,另一位則走後門,以儘可能減少兩人相遇的機會。

f.自我指導 :

透過良好指導語的設計,可激發學生向上的潛能,並且隨著時間將會內化成為個人特質之一。像是對於經常遲交作業的學生,指導語可以是 :「我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準時交作業 !」對於經常與同學起衝突的學生,指導語可以是 :「我最有禮貌,我與同學和睦相處。」每當老師與學生都能在不當行為出現時提示指導語,時間久了就會漸漸內化成為學生行為的一部分,進而就可達到長久行為控制的效果。

 回上方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