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幸佳慧,從事繪本創作與兒童文學創作,在台灣這方面可謂位居執牛耳地位。同時也致力於閱讀推廣,為「台南市葫蘆巷讀冊協會」理事長。
除了在作品中讚揚與歌頌兒童特質以外,也擅長從兒童的角度來探討過動議題,使得在過動兒這方面有了更多別開生面的描述與引人深思的討論。
李佳燕,現任高雄傳家家庭醫學科診所負責醫師,亦致力於社會弱勢權益的維護,像是為過動症孩子所成立的「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
以自身作為醫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就所診療過之過動兒為社會大眾提出許多實務經驗與策略,為社會傳達關於過動兒的正確訊息。
同樣也從事繪本閱讀的推廣,在各地舉辦相關講座,在學校則是針對親子關係而鼓勵親子共讀活動,更在自己的診所提供繪本的借閱。
◎書籍內容概要:
在國外,過動兒的父母學習欣賞孩子的過動「特質」,而以接納與包容來迎向孩子,伴隨孩子快樂成長;而在台灣,過動兒的父母卻急於要消滅孩子的過動「缺陷」,使孩子苦不堪言。
現在台灣的家長、老師都陷入了這樣的迷思當中:總認為過動孩子是生理上腦部出了些狀況才造成過動、衝動、不專注,只要每天定時吃藥就會好。但卻完全忽略了外在環境的影響反而是更為重要的,我們的孩子僅能藉由吃藥獲得暫時的控制,藥效一過隨即復發。所以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打從心裡對自己的自信與肯定,唯有如此才能真的有效控制症狀,而師長們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孩子,多看見並肯定其優點,為孩子精心打造一個充滿愛與接納的友善環境以激發孩子的潛能,為孩子帶來希望。
本書藉由作者所接觸過之10名過動兒的實例,以故事形式與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及指出在如今的台灣對於過動兒,父母、老師,甚至是醫師對於過動兒存在著許多的迷思與誤解,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與學校的學習上確實是充滿挫折與失落,過動孩子是何等的渴望自己也能夠有好表現、能被父母與師長肯定,但他們就是沒辦法,最好的良藥就是要以正確的觀念與欣賞的態度來與這群孩子交流,而相信在看了這本書,充分了解過動孩子心聲,身為父母或老師的你(妳),已經成為孩子的希望了!
資料來源:
尖端出版SPP網(2017)。從孩子角度了解過動兒心聲!《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檢索日期: 2017年11月06日。